來源:證券時報
距離2025年收官僅剩月余,公募基金年度業績排名戰已硝煙四起。誰會是最終贏家固然引人遐想,但喧囂之中冠軍業績的持續性更值得關注。歷史已反復證明,年度冠軍的光環往往難以持久,不少曾經的明星基金在次年便遭遇業績“滑鐵盧”。相較之下,“長跑健將”——能夠穿越牛熊、長期穩健盈利的基金更顯稀缺。
(相關資料圖)
根據證券時報基金研究院統計,截至11月14日,在成立超10年的偏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中(只統計初始基金,以下簡稱“樣本總體”),按照年內回報率超20%、現任基金經理(獨立管理或排名第1位的基金經理)任職時間超10年、近10年年化收益率超10%三個條件進行篩選,一共有15只基金脫穎而出。這15只基金的背后,對應著14位“雙十”基金經理,他們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,在時間的熔爐中淬煉出穿越周期的投資智慧。
洞察趨勢
精準錨定產業趨勢,是長期盈利的基石。上述14位基金經理以敏銳的洞察力與時代共舞,既善于捕捉新興產業的浪潮之巔,又能在行業輪動中精準把握確定性機會,將趨勢的“朋友”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益。
從行業配置軌跡來看,他們的投資方向始終貼合中國經濟轉型脈絡。比如,中歐基金周蔚文管理中歐新趨勢A超14年,近10年年化收益率達10.9%,重倉的行業從2015年的農林牧漁,逐步切換至食品飲料、非銀金融、醫藥生物,以及2025年三季度的有色金屬,每一次調整都緊扣產業政策與經濟周期的變化。
在新興產業布局上,這些基金經理以前瞻性視野持續深耕高增長賽道。以國壽安?;饛堢鶠槔?,其管理的國壽安保智慧生活A自2017年起便聚焦科技主線,近10年年化收益率達10.68%。該基金長期重倉電子行業,2025年三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中電子行業占比達20.64%,從早期的京東方A到南亞新材等,持續挖掘產業鏈上的優質企業。另一典型案例是易方達基金陳皓,他在2025年三季報中明確指出人工智能(AI)、電力及儲能、軍工等方向有望持續景氣。陳皓管理的易方達科翔混合近10年年化收益率為12.62%,今年以來回報率達62.75%,憑借對高景氣賽道的提前布局而實現了顯著的超額收益。
行業配置中“穩”與“活”的平衡,是穿越周期的關鍵能力。摩根基金杜猛管理的摩根新興動力A便是典型代表,近10年年化收益率達13.7%。該基金采用“主航道錨定+周期靈活應對”策略,既規避單一賽道波動風險,又通過順周期板塊增強收益彈性,今年以來回報率高達83.39%,位居上述15只基金前列。
深挖價值
選股能力是基金經理的核心競爭力,上述14位“雙十”基金經理憑借精準的個股篩選水平,在長期投資中持續創造超額收益。他們普遍堅持價值投資理念,聚焦優質企業的長期成長,通過深入研究挖掘被低估的核心資產。
從選股能力排名來看,多位基金經理均表現突出。工銀瑞信基金基金經理宋炳珅管理的工銀研究精選,近10年的選股能力同類排名為17.52%,優于多數同行。該基金近10年年化收益率為11.42%,今年以來回報率達39.71%,重倉股從早期的格力電器、中信證券,到2025年三季度末的歌爾股份,均為各行業龍頭企業,通過扎實的基本面支撐來實現長期增值。富國基金基金經理曹晉管理的富國中小盤精選A,選股能力同類排名為0.73%,凸顯其在中小盤成長股篩選上的出色能力。該基金近10年年化收益率為13.49%,今年以來回報率更是高達78.29%,2025年三季度末重倉的深南電路等個股表現亮眼。
長期持有優質個股,是這些基金經理的共同特征。以鵬華基金伍旋為例,他管理鵬華盛世創新A已近14年,近10年年化收益率達10.66%,最大回撤僅為27.50%,是上述15只基金中最大回撤幅度最小的產品之一。該基金重倉股長期聚焦食品飲料與銀行業,成都銀行連續多年位列其前十大重倉股,持續穩健地貢獻收益。
基于深入的研究與持續的行業深耕,讓這些基金經理能夠精準識別優質企業。比如,建信基金邵卓具有科技行業背景,曾任IBM中國軟件實驗室軟件工程師,他管理的建信創新中國近10年年化收益率為11.66%,2025年三季度末重倉的北方華創是半導體設備領域的核心企業之一,充分體現了基金經理對細分行業的深刻理解。
嚴控風險
資本市場波動無常,有效的風險控制是長期盈利的重要保障。
可以看出,上述14位基金經理均展現了出色的風控能力——通過合理的倉位管理、分散投資與嚴格的止損紀律,將基金波動控制在合理范圍,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。
從風險指標來看,多只基金表現優異。比如,鵬華盛世創新A的年化波動率同類排名僅為4.61%,近10年運作中的風險波動極小。同時,該基金Calmar比率達0.39,在上述15只基金中處于較高水平,單位最大回撤對應的年化收益更優,在市場多次大幅調整中保持低波動。
倉位控制與換手率管理,是風控的重要手段。比如,興全合潤A的換手率長期保持在較低水平,2023年、2024年全年換手率分別為114.57%、156.29%,均顯著低于樣本總體的平均水平,不足平均換手率的一半。這種低換手策略體現了基金經理對所選標的的堅定信心,也減少了交易成本與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。
盈利的穩定性,則進一步彰顯了風控的硬實力。比如,景順長城基金楊銳文管理的景順長城優選,通過持續優化組合結構,基金盈利百分比達58.82%,即近10年統計區間內上漲月份占總月份的比例接近六成,較強的抗風險能力與收益持續性可見一斑。
上述14位“雙十”基金經理的長期實踐,也印證了穩健盈利離不開對產業趨勢的把握、個股價值的挖掘和風控紀律的堅守。投資是一場馬拉松,拼的不是瞬間爆發力,而是持久的耐力與智慧。對投資者而言,聚焦長期價值、理性看待波動,方能實現財富穩定增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