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)
11月12日,針對市場熱議的“新凱來借殼”傳聞,深圳國資旗下上市公司天健集團(000090.SZ)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作出明確回應,直言相關信息不屬實,并鄭重提醒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,強調公司所有應披露信息均以中國證監會指定媒體發布的公告為準。
公開資料顯示,新凱來成立于2021年8月,由深圳國資委全資控股,隸屬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,主營半導體裝備及核心零部件的研發、制造、銷售與服務。2025年3月,新凱來首次公開亮相便一鳴驚人,一次性推出6大類31款可量產的半導體設備,涵蓋刻蝕、薄膜沉積、量檢測等核心工藝環節,直擊國產產業鏈薄弱點。
在今年10月舉行的灣芯展上,深圳市發改委主任此前透露的驚喜產品",更讓市場對新凱來備受追捧。截至目前,新凱來已在深圳、上海等地完成研發與生產布局,構建起涵蓋半導體裝備、工業軟件、測試儀器的產業生態圈。其子公司萬里眼即將推出帶寬突破90GHz的超高速實時示波器,啟云方則專注于自主可控工業軟件研發。
作為深圳特區建工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平臺,天健集團深耕工程建設、城市服務、綜合開發等領域多年。業績方面,今年前三季度,天健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99.59億元,同比增長7.79%;歸母凈利潤為2012.90萬元,同比下降93.87%。
從業務屬性來看,天健集團的核心資產集中在傳統基建與房地產相關板塊,而傳聞中的借殼方新凱來則是半導體設備領域的"后起之秀",兩者的產業賽道存在顯著差異。
市場人士分析,此次借殼傳聞的出現,本質上反映了市場對優質半導體資產的強烈追捧與估值溢價預期。在半導體產業高增長與國產替代的雙重邏輯驅動下,相關企業往往獲得更高的市場估值,而天健集團所在的傳統基建行業估值相對穩健,這種估值差異催生了跨界重組的市場想象。
市場人士表示,從行業監管趨勢來看,近年來監管部門對借殼上市的審核日趨嚴格,強調“實質重于形式”,嚴防規避IPO審查的行為。
上述人士分析,作為擁有核心技術與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,新凱來符合當前資本市場支持硬科技企業上市的政策導向,通過獨立IPO實現資本化更能體現其產業價值,也更符合國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初衷。而天健集團作為傳統基建領域的上市公司,其發展邏輯仍將聚焦主業升級與區域市場拓展,短期內跨界轉型半導體領域的可能性極低。
12日盤中,天健集團股價一度漲停。截至灣財社記者發稿,公司股價漲超6.7%,報收4.14元/股,總市值達77.36億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