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)
銅:
隔夜內外銅價沖高回落,國內精煉銅現貨進口窗口持續關閉。宏觀方面,美國10月ISM制造業PMI指數為48.7,不及預期的49.5,前值為49.1,其中新訂單指數49.4,前值48.9,下降速度有所放緩;原材料物價支付維持在低位。另外,歐元區10月制造業終值PMI為50.0,與初值預估持平,略高于9月份的49.8。雖然美國經濟表現低迷,歐元區保持一定韌性,但昨晚美元仍保持震蕩偏強走勢,美元已連續反彈至100附近,市場擔憂美元相對其他貨幣繼續走強,這同樣給了有色市場較大壓力。庫存方面,LME庫存下降1025噸至133600噸;Comex庫存增加2563噸至3252169噸;SMM周一統計國內精煉銅社會庫存環比上周四1.75萬噸至20.01萬噸。需求方面,旺季成色不足,10月銅材加工行業整體開工率環比小幅下滑,11月或繼續回落。銅價近期連續出現沖高回落跡象,表明短線做多意愿并不強,11月份為淡旺季轉換,國內持續的累庫令市場對高銅價下的需求表現不安,但市場依然看不到偏恐慌的情緒,因此銅價回調幅度恐有限,可以視為逢低買入持有的機會,關注明年上半年做多機會。
鎳&不銹鋼:
隔夜LME鎳跌0.89%報15115美元/噸,滬鎳跌0.23%報120620元/噸。庫存方面,LME庫存增加648噸至252750噸;國內 SHFE 倉單增加99減少182噸至31206噸。升貼水來看,LME0-3月升貼水維持負數;進口鎳升貼水維持400元/噸。鎳礦方面,鎳礦運行相對平穩。鎳鐵-不銹鋼產業鏈來看,鎳鐵價格成交重心下移,原料支撐轉弱,不銹鋼周度庫存小幅抬升,市場表現仍較為低迷。新能源產業鏈,折扣系數小幅上漲,原料端偏緊托底,但11月三元前驅體環比下降8%至8.5萬噸。一級鎳庫存壓力趨顯,LME庫存維持25萬噸不見消化,對盤面造成較大壓力,但警惕宏觀擾動,鎳價區間震蕩運行,關注庫存情況。
氧化鋁&電解鋁&鋁合金:
隔夜氧化鋁震蕩偏弱,隔夜AO2601收于2780元/噸,跌幅0.18%,持倉增倉6629手至41.6萬手。滬鋁震蕩偏強,隔夜AL2512收于21570元/噸,漲幅0.42%。持倉減倉6127手至27.2萬手。鋁合金震蕩偏強,隔夜主力AD2512收于21070元/噸,漲幅0.33%,持倉減倉43手至14913手;現貨方面,SMM氧化鋁價格回落至2868元/噸。鋁錠現貨貼水10元/噸至平水。佛山A00報價回漲至21290元/噸,對無錫A00報貼水140元/噸,鋁棒加工費包頭河南南昌持穩,新疆廣東臨沂無錫下調20-40元/噸;鋁桿1A60系加工費持穩,6/8系加工費持穩,低碳鋁桿上調70-157元/噸。幾礦增量到港,前期一部分缺原料但有長單氧化鋁企業,被迫在虧損狀態下復工,氧化鋁延續震蕩筑底,現貨升水收窄。因海外減產頻發,LME低倉單下再現擠倉壓力。國內鋁錠去庫節奏停滯,下游對高價采購較為抵觸,加壓滬倫比值。鋁錠難以流暢去庫,鋁價延續偏強但向上延展受限。
工業硅&多晶硅:
3日工業硅震蕩偏弱,主力2601收于9140元/噸,日內跌幅0.38%,持倉減倉297手至22.8萬手。百川工業硅現貨參考價9645元/噸,較上一交易日上調14元/噸。最低交割品#421價格持穩在8900元/噸,現貨貼水擴至265元/噸。多晶硅震蕩偏強,主力2601收于56065元/噸,日內漲幅0.18%,持倉增倉1488手至14.4萬手;多晶硅N型復投硅料價格漲至52500元/噸,最低交割品硅料價格在52500元/噸,現貨貼水收至1805元/噸。工業硅重心繼續跟隨成本回升,但盤面針對后期減產已經充分計價,工業硅供需改善有余但去庫不足,存在見頂壓力。西南開啟減產季,硅片排產受配額限制,多晶硅由供需雙增轉向供需減量博弈格局,有望迎來階段去庫節奏。重點關注倉單注銷沖擊下,能否形成實際性去庫結果。近期行業公開產能收儲平臺17家企業完成簽字,現貨限價堅挺支撐底部,后續平臺正式成立和控產的動態頻發,將給予盤面持續向上驅動。
碳酸鋰:
昨日碳酸鋰期貨2601合約跌0.1%至82280元/噸。現貨價格方面,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價上漲450元/噸至81000噸,工業級碳酸鋰平均價上漲450元/噸至78800元/噸,電池級氫氧化鋰(粗顆粒)上漲250元/噸至76030元/噸。倉單方面,昨日倉單庫存減少331噸至27290噸。供應端, 11月供應環比小幅下跌0.2%至92080噸,降幅主要為鋰云母提鋰。需求端,11月三元材料產量環比小幅增加1%至8.5萬噸,磷酸鐵鋰產量環比增長4%至41萬噸,兩大主材合計消耗碳酸鋰環比增加4%至11.46萬噸。庫存端,社會庫存連續去化11周,總社會庫存周轉天數下降至歷史低位31.5天至12.7萬噸,分結構來看,上游和其他環節庫存天數庫存下降明顯,下游相對穩定。需求仍處旺季,疊加前期礦山拍賣價格夯實邊界成本支撐,抬升底部價格重心,當前價格水平博弈加劇,后市仍可考慮逢低介入的機會,但需警惕項目復產的情況,關注倉單庫存和持倉情況。
關鍵詞: